栏目导航
  • 研究生教育

  • 本科生教育

  • 博士后管理

  •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培养->本科生教育->正文

    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2018年11月14日 22:51 佚名 点击:[]

    陈潭程瑛

    :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国外流行的大学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运用方法。这两种方法试图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真正促进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相长”。本文以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尝试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建构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型。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教学模型

    Seminar教学法: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

    Seminar可译作讨论会、讲习会,是在欧美大学课堂中流行的一种教学或学术交流方式,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1]

    Seminar研讨式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即“关注点”,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互动性。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向的、垂直的、机械的教学方式,而Seminar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就共同关注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同样也可以以非权势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交流,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断裂和教学惰性,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富有主动性;第二,民主性。Seminar教学模式完全建立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平台上,不必拘泥于师尊和权威,完全畅所欲言,围绕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能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积极的学习空间;第三,激励性。Seminar教学方法营造了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双向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到宽广知识视域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够在交流当中进行思维发散、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使学生内在认知结构充分激活、展现,实现从知识再现型向知识创造型的飞跃;第四,学术性。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活泼、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学理潜能,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学理探究,使教师的“教”和教师的“研”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研相克”的思想观念,摆脱过去哪种单调而又陈旧的“老黄历式”教学思路。要建构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的办学理念,就必然要求教师的研究型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Seminar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富有学术性、倡导研究性的理想的实践平台。

    案例教学法:一种情景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要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来加强运用,因此,案例教学需要教学案例。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C. R. Christensen)认为,“案例就是一个执行官或其他管理人士曾面临的情景的一个部分的、历史的、临床的研究。它运用叙述式的表达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并为可替代许多方案的构建和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供资料——实证的和过程的材料——这是对于一个特殊情景的分析所必需的”。[2]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误区、寻找创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情景性。案例教学法是对实际行动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管理者群体面临的情景所进行的部分的、历史的、诊断性的分析。这种分析以叙事形式出现,并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它提供对于分析特定情景至关重要的—实质的和过程的——数据,以此来设计替代行动方案,从而实现认清现实世界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目的。通过案例这种方式将真实生活引入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当中。有学者认为,“案例就是经验学习中的控制的练习”,“是对引起决策问题的陈述”[3];第二,自主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居于次要的地位。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性的,学生被期望着对自己的学识负责。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并在学生中互相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已然由消极被动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状态,学习热情被激发,求知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第三,目的性。案例教学法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能够使参与者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此外,案例教学也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为进入社会建构理想的、富有操作性的职业角色。案例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突破了原有的那种“空中楼阁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知道,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以生产“应试机器”和湮灭人的个性与创造力为代价的。

    课堂教学模型: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综合运用的实践个案

    2002年10月至12月由笔者主持的“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系列教学讲座就是运用S

    [1] [2] [3] 下一页

    上一条: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简介 下一条:教育部社科司《2010年下半年高校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