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正文

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2018-11-14

作者:张卫良

: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经典,有 “群经之首”和 “大道之源”之称,其思想蕴涵精深博大,荟萃了中华民族古代祖先的聪明才智,凝聚了炎黄子孙的精神气质。几千年来,人们对《周易》的研究和应用已形成了庞大的易学体系"本文则从民族精神与品质塑造的角度对《周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国家性质,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做一个合格的人为基础,《周易》的价值就是在于告诉人们做什么人,怎样做人。文章从而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是对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不够,指出解决我国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文化虚无、功利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深层次问题的良方是“文化滋养”,并进而挖掘出了《周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要价值: 立人、厚德、循礼、致和谐。    

关键词: 《周易》; 思想政治 ; 教育; 价值    

     

一、《周易》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之根    

《周易》经历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灾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可以断定,《周易》的应用,将对我国科学事业的促进,战胜各种困难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11

宋代大儒程颐写了一篇字数不多的 《易传序》,中间有言曰: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物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去古虽远,遗经尚存……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象,舆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11

《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自古至今众说纷云.有人认为易是占卜之书,这一点从其免于秦燔书之祸就是证明,但是,即便是占卜之书,宋代大儒朱熹对此也有凭心之论。他说 “易是用来占卜,以决断疑惑的"但依道理,应当做的,就应当做,不应当做的,就不应当做,在这种情形下根本用不着占卜。唯有正事在方法上有分歧,因而迷惑时,才可以占卜。恶事、私欲,不可占卜”。[2]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 《周易》是哲学之书、历史之书、兵法之书、管理之书,等等,每一说法都有根据、有理由、有来源,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周易》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然而关于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北京大学孙熙国、董艺先生在其《大道之源 <易经>》中有很好的概括与阐述,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恭录如下: 在 《周易》的时代,学科还没有发展到分化的程度,不同学派也远未形成,因此,《周易》是一部具有综合性的文化典籍,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它既具有原初性,又具有百科性。对这样一部书如何定性呢? 我们有三句话:

1、《周易》是对我们祖先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

2、《周易》是我们祖先对他们生活其中的世界的整体认知和直观把握;

3、《周易》是我们祖先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是古人的科学和真理37    

从其是古人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来看,《系辞上》说,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认为,周易主要讲三类事情: 一是生活的基础,包括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工艺; 二是社会结构,包括家庭、政治组织、行政事项、阶级;三是精神生产,包括宗教、艺术、思想。39闻一多分为四类: 一是关于经济事类,二是关于社会事类,三是关于心灵事类,四是余类。4而关于阴阳    

二爻,实际上是男根、女阴的象征,也就是郭沫若先生在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所说的“八卦的根柢我们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 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39当然也有说二爻是龟壳裂纹的形象者、有说是竹棍的形象者,但不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其对生活现状的模仿。因此,八卦的二爻,既来源古代人类的现实生活,又是对其生活性状的提炼与总结。    

从其是古人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和直观把握来看,《系辞下》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上》则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而《周易》作者或者是伏羲或者是文王或者其他古代圣贤,其目的都是“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言”、“变而通之以尽其力”、“鼓之舞之以尽神”。因此《易纬·乾凿度》说“故易者,所以经天地、理人伦、明王道”,陆贾《新语》说 “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于是立百官,王道乃生”。概而言之,《周易》就是古人用来定人道( 序人伦)、开民智、立百官 ( 立制度)、生王道的。    

从其是古人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来看,《周易》是用理论的形式来表达人类对世界思考的第一个我们所能看到的抽象模式。郭沫若先生曾指出“在我们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把宇宙的实体这个问题深深地考察过了。‘易这个概念好像便是这最先的一个”。刘文英则明确提出“易是中国哲学的第一个范畴,由易推演出的符号系统,就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关于这一点孙熙国、董艺二先生的观点则是:“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先于“道”而存在的最高哲学概念。甲骨文中,“易”的字形和本义都是把满杯中的水倒入另一个相对不满的杯中。从“易”这一本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易”所反映的是大自然中损益、盈缺的原理和法则,它富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1] [2] [3]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通讯地址:长沙市麓山南路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410083

党政综合办:0731-88837508

业务办:0731-88879294

学工办:0731-88837976

  • 人才招聘

  • 官方微信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湘ICP备050056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