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思政示范课|张喆老师开讲《民心所向——历史和人民选择了 中国共产党》

2025-05-22

作者:胡凯、张喆、井园园


【公开课概况】

516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张喆老师的思政示范公开课《民心所向——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潇湘校C401顺利开讲。学院副院长吴争春教授、教学督导胡凯教授、王希俊教授及各中心教师共计20余人前往课堂观摩。

张喆老师紧紧围绕“民心所向”这一教学主题,从“顺应民愿谋和平”、“土地革命获民力”、“民主协商聚共识”、“建国方案赢民心”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通过学生演绎“重庆谈判”、案例讨论、视频演示、归纳升华等环节,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利用动态板书聚焦主题,有总结有对比,清晰呈现了课程的重点内容。张老师在讲授中教态自然,表达清晰,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督导专家和各位教师对示范公开课进行了点评。李兰兰、袁光、李斌、柴念、王希俊、胡凯等高度评价了张喆老师的授课,一致认为张老师不仅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有特色,做到了同课异构,而且教学内容厚实,教学方式有层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同时,老师们围绕标题设计、内容阐释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督导点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术根基,又要充满人文关怀;既要培育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更要激发同学们炽热的家国情怀。张喆老师在备课上十分用心用情。不但依据教学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在教学环节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将解放战争内容集中在“民心所向”上,从国共在“民意”“民利”“民主”“民心”四个维度的对比中,深度阐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一道理。课程结尾还理论联系实际,启示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相信在这样的课堂浸润下,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观照世界的多元视角与责任担当。

【教学心得】

在课程设计当中,采用“认知建构—情感共鸣—价值内化”三阶递进的教学模式,实现历史教育的立体化呈现。

首先在内容设计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教学主线。以“民心所向”为线索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对“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的正确认知。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通过案例、图片、音乐、视频等元素增强历史叙事的感染力,同时配合动态板书,使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心向背形成情感共鸣。

最后在价值观引领方面,把历史经验照应到现实理论和学生专业素养之中。将“人民至上”理念与医学生职业初心结合,实现思政教育的具象化。


一审:段琼玲 二审:何锡辉 三审:吴争春、童卡娜


通讯地址:长沙市麓山南路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410083

党政综合办:0731-88837508

业务办:0731-88879294

学工办:0731-88837976

  • 人才招聘

  • 官方微信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湘ICP备050056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