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连续一个月的大雨也浇灭不了学习毛概的热情。由湖南省高教工委主办、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湖南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开放式课堂教师培训于这周五与大家准时见面。

3月24日下午14:00—15:40,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胡晓老师在中南大学新校区D座107教室开讲,湖南省近60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代表与本校的六十多名学生共坐一堂,一同聆听了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这是一节风趣而不失严肃、网络段子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的毛概课。胡晓老师以《风起于青萍之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逻辑与现实》为题开讲。一开头就引用“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么一个文艺的题目引起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兴趣,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解释为什么社会主义既时髦又接地气。用苏格拉底的诘问来开始推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生缘起于逻辑流变。

胡晓老师将本次课程分为五个部分讲解:1、开拓和历史的局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观点。2、在战略退却中探索: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观点。3、在急于求成中沦陷:斯大林及其继任者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观点4、摇摆的正确和矛盾的遗憾: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5、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逻辑推演。他从历史角度向大家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中国样本是如何曲折发展的以及为什么现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用表情包来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疯狂动物城中的人物关系来说明执政基础的重要性……课堂中,那些平时枯燥的理论都成为了生活中的鲜活故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被用一种大家更熟悉更喜欢的语言表达出来。
整堂课,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兴趣,认真听胡晓老师讲述社会主义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进程。下课铃声突响,同学们还沉浸在胡氏“毛概”教学中不能自拔。在同学与老师们的热烈掌声中,胡晓老师结束了本次思政公开课教学。
本次课程胡晓老师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把阳春白雪的抽象理论与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无缝衔接,深度把握学生心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展现了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于教育部的高校课程改革实施的力度,让原本沉重的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展示了中南思政课的风采。让中南学子体会到“社会主义有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