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和少数民族预科阶段基础培训征求意见的函》文件部署,2017年起中央部属高校招收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由招生学校自主培养,校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同时本科生院协同学工部、后勤集团等部门制定培养方案,并委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学院党委亦多次专题研讨研究制定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办法。首届少数民族预科生来自14个省份20个民族共计117人,分为1个文史班和3个理工班,是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大家庭。
开学之初,他们在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从新生开学典礼、破冰初体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校纪校规管理政策解读、优秀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专家学术报告、主题班会等全方位引导预科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大学的生活精彩且充实,从“早安中南—晨起计划”、“青春不低头—无手机课堂、答疑解惑—晚自习计划”到“晚安中南-熄灯计划”,预科生的大学生活掀开了新的篇章。期间,他们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4个班每班1名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各种游戏快速熟悉彼此,为新生们答疑解惑,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善意,带着愉悦地心情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每天早上七点,同学们齐聚南校操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组成晨练组、晨读组、兴趣组和乐趣分享组开始自己精彩的一天生活。每天晚上十一点十分,同学们严格遵守学校要求,准时熄灯就寝,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与此同时,预科生也正式开始了在新校的课程,“数字中南”打卡上课与“无手机课堂”活动也同样按照规定有序开展。同学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做到“青春不低头”,统一将手机放入自愿寄存站,维持好课堂秩序专心学习,体现出作为中南人应有的严肃求真的素质。 伴随教学课程的是统一的晚自习安排。每晚七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四楼的407报告厅里,预科萌新们齐聚一堂,无一缺席,风扇声与笔声相配合,绘制出属于他们的青春之声。
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当今,少数民族预科生肩负的是祖国对于培养少数民族骨干、开发建设西部地区的热切期望。中南大学的这117位阳光向上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必会传承好中南人勇于担当、引领创新、服务国家的优良传统,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向善、求真、唯美、有容,不负期望,勇往直前! 记者:杨乐 刘智慧 摄影:叶伯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