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康心理,塑造完美人格
——记马院叶湘虹老师、季娇老师《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开课
2021年5月17日7、8节、5月18日7、8节,在新校区B211教室、B409教室,马院组织了本学期第10、11场公开课,分别由叶湘虹老师、季娇老师主讲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心理调控”专题。两次参与评课的老师多达20余人。课后,师生们普遍反映,她们作为中、青年教师,上课充满着激情和正能量,心理学功底扎实,讲课内容充实且讲授十分里手,教学手段丰富,尤其是他们那种强烈的敬业精神更是令人钦佩。
叶湘虹老师在依托深度掌握心理学有关理论知识、长期坚持对心理疾病患者实施心理咨询及着眼防治心理未病基础上,将公开课的展示推向了极致。她首先引用古罗马著名政治学家西塞罗的一句话“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更痛苦”,简明扼要地诠释了“心理调控”的意义。之后,顺势引出了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特点;抑郁的表现及走出抑郁的方法;压力的概念、压力调控的策略;塑造阳光心态的方法等。她的讲课一气呵成,讲课语言妙语连珠,分析心理问题充满着辩证法。例如,她说,“生命中的一切都有意义。”“阳与阴组成完整世界。”“自杀者之所以选择自杀,并非为了结束生命,而是为了终止痛苦”等。
(叶湘虹老师授课中)
在讲课中,叶老师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画心理”活动。首先,打开视频,银幕上呈现出一个画面:在大雨中有一把放在地上撑开着的雨伞。叶老师让同学们凭借想象进入“雨”中,并将“雨”中“我”身临其境的感觉画在纸上,从中窥视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叶老师从保护在场学生隐私出发,没让一个学生亮出作品。只是告诉学生,“雨”代表压力,通过不同学生所画出的“大雨”、“中雨”、“小雨”,可窥见到不同的人对待压力的态度;而“防雨”工具,如雨伞、帽子、站屋檐下、大树下,也同样可以窥视不同人对待压力的不同态度。至于“画中人”的不同表情,如乐呵呵地站在雨中、或愁眉苦脸地站在雨中,或一副茫然地站在雨中,都能直接表现出当事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是积极情绪多一点还是消极情绪多一点。
季娇老师的公开课,她首先用一份2008—2017年的心理统计数据进行导入:即近10年来大学生几种常见情绪阳性人数的比例。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得抑郁症人数、焦虑症人数呈上升趋势。围绕着“情绪调控”专题,季娇老师重点讲授了四个问题,即认识情绪、分析情绪、妙用情绪、调节情绪。她讲课应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展示了“身体情绪热量图”;一抑郁女患者的似笑非笑的表情动态画面;国外对一幼儿的压力试验(噪音恐吓)、人与猴子的情绪对比等。在她讲课方式的应用中,有板书、有向学生提问、师生互动、有心理测试等环节。
(季娇老师授课中)
季娇老师对“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剖析最为精彩。她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积极情绪是否越多越好?消极情绪是否都不好?”同学们各有各的回答。季老师的理解和的解答是:积极情绪好处多多,积极情绪带来开放性,提高创造力,但应控制它的“度”;消极情绪,要辩证地看待它。在消极情绪中,无望感、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是典型的消极情绪,但有的消极情绪,如悲伤、愤怒、焦虑、嫉妒等,对个体具有保护和提醒作用。而且在不同的场合,持有消极情绪的人甚至比持有积极情绪的人获益还要大。她举例说,二战时有一个将军战俘,被抓到大牢里。其他同时被抓的战俘都满怀积极情绪,按照乐观心态设计着自己被释放的时间节点,很多人因盲目乐观、一次次目的无法实现而抑郁身亡,而这位战俘将军却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消极情绪,终于迎来被释放的那一天。季老师用心理学理论解释这种现象时说,在现实生活中,乐观主义者有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悲观主义者则具有更多的理性。
俗话说,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叶湘虹老师、季娇老师均是马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中心的公共课教师。她们高水平的公开课展示,既代表了该教研中心的授课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院中青年教师勇于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负韶华的新时代精神。
撰稿:孙梦云 审核:吴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