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坐阶新雨足”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八周新进教师公开课侧记
第八周新进教师公开课在周二与周四上午如期举行,程兰与黄令坦两位老师先后展示了亮丽的教学风采。学校教学督导罗一鸣、刘常青教授、马院教学督导、吴争春副院长以及部分教师30余人现场观摩了公开课,并开展了公开课评课活动。
程兰老师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中心程兰老师主讲的主题是《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程兰老师的公开课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课堂展示。学生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分享了小组采访本校同学的视频。镜头中被采访学生回答自然真实,引起了在座学生的共鸣。这种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讲授与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思修”课堂已经坚持了多年。学生展示结束后,程兰老师重点讲述了两个内容:1.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她通过列举案例、引用经典、播放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剖析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教育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听课督导和老师们对程兰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指出了值得肯定之处:准备充分、设计精心、互动活跃、理念正确;尤为值得点赞的是程老师用本校优秀学生积极进取的案例激励新生,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也建议程兰老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深挖细节故事、注重问题意识,建议将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困惑设计成课堂讨论题,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清楚人生的前进方向。
黄令坦老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黄令坦老师所讲的主题是《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他按照新阶级的产生与维新思潮的兴起;维新变法的兴起与夭折;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三个部分展开讲解。在讲述过程中,黄老师体现了“纲要”教研中心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以做学问的态度思考教学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特点。在课后点评会上,大家认为黄老师的教学特点表现为:1.在讲述观点时尽量引用史料原文,引用原始数据,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史料翔实,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2.恰到好处地使用历史案例与教学视频。在讲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历史时,黄老师播放了一段电影视频,在这个视频里,顽固派连服装、礼仪都不愿意进行改革,形象地表现出维新运动困难重重的场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3.将教学难点设计成课堂讨论题。如“假若袁世凯不叛变,维新运动能够成功么?”这个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发表看法。教师从阶级立场、人民立场与实战立场三个方面作了总结,很好地说明了观点。黄老师坚持以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体现了思政课程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督导和老师们建议黄老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分配上做进一步优化,例如戊戌维新运动的概念要解释清楚、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具体条文最好能展示出来、时间分配上更科学合理、教学节奏把握更好。
督导老师评课
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新进老师的公开课展示系列活动,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新面貌、教学新力量,这些新生力量的加盟,恰如一场“新雨”,定将催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新春”的到来。
(撰稿人:荣复康 审核人:吴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