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教研中心第二次集体备课会顺利举行
2022年11月16日下午,纲要教研中心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在学院智慧教室407举行。
备课会正式开始前,中心主任胡腾蛟教授介绍了中心新进教师。
此次集体备课形式上又有创新,主要分三个环节:中心教师领学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更好的领会学习教育部对此课程的新的指导精神;具体就教材的某一章节,由新进教师分享讲授其课堂教学设计;由中心资深教授就其专业研究,为大家深入细致的阐释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首先,向鸿波老师领学教育部新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的“绪论”专题。向老师从这一专题主要内容及结构、逻辑展开出发,同时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进行领学和讲解,同时特别注意辨析中心集体课件和教育部新颁课件之间的异同。他细致分析新版课件在展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面的深层考虑,如引用经典理论说明和阐释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课程性质及其重要性。此外,向老师还从教学实践出发,指出新课件中需要更好学习、吸收和领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就绪论第二部分“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指出了讲好这一部分在整个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此后,陈长老师以“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主题,展示了她对教材第四章的理解、把握和创新设计。她的课程设计注重前后内容之间起承转合的联系,同时在课堂形式,尤其是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上更是匠心独运,注重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把握,综合运用思维导图、二维码云上游览、专门视频、主题互动讨论等多种模式,将教材内容体系化呈现,同时更顺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陈老师的讲授娓娓道来,吸引了各位老师的目光,同时引发大家对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设计的深入思考。
备课会的第三个环节是陈文联教授结合其专著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一重要内容。陈教授依据新近力作《马克思妇女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1907—1922)》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播的历史必然性、主要渠道、主力军、群体特征,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重要成果,其特点、意义和启示今天仍值得深入探讨。以此为基础,陈教授引申至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辨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差异,在考订源流的过程中呼应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内容,从专题精深研究的角度帮助中心老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相关内容,体现了教学和科研正向促进的积极意义。
最后,黄立坦、井园园等其他老师对三位主讲老师的分享和展示内容进行了点评交流。
供稿:向鸿波;审核:吴争春 胡腾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