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演练闻铿锵,眼前一亮艺八般
——第15周新进思政课教师公开课侧记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进教师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于本学期第十五周掀起了一波新的浪花。随着杨金月老师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到王昕伟老师的略带陕南口音的朗朗话语,再到徐如刚老师从容不迫移动的身影,三个课堂偶尔传出了学生的笑声。马院50人次参加听课评课的督导、教师,与上课学生们一起,又三次分享了新进教师现场演兵过程的愉悦,并获取到知识的养份。
这三位教师分别讲授的是《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杨金月)、《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前半部分)》(王昕伟)、《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徐如刚)。他们的现场教学活动均亮出了自己的八般武艺,表现了一些共同的优点:一是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三个课堂都有明显的课程设计方案,从导入到主题展开、内容结构、课堂讨论、雨课堂测试、问答互动、要点板书,到课尾小结、思考题、参考书目,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设置;二是PPT课件的制作都下了功夫。文字、图片、视频、表格、在大小、色彩和形式上都较丰富协调、美观大方;三是讲授的主要内容结构合理,各部分逻辑关系明确,脉络清晰。杨金月的课堂讲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大部分,王昕伟讲授了“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军事进攻”“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二节,徐如刚讲授了“商品二因素及其矛盾”“劳动二重性及其矛盾”“商品的货币形式及其矛盾”“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大点,其下各又分出若干小目。他们讲授各部分的时间把控基本平衡,没有出现太大的赶课现象;四是三个课堂内容都引述了一定量的马列原著和领袖语录,并加以适当解说,增加了课堂的理论性、思想性。徐如刚基本是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讲解的,且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王昕伟展示了毛泽东的二件题词手迹,杨金月引用了多条习近平语录,这是引导学生提升理论思维能力所必须的教学方法;五是各课堂都补充了一些案例,有具体事件、人物,大体联系了历史或现实,有利学生理解课本观点,把握主题。杨金月为了说明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除了展示高教发展、资金投入表,还举了张桂梅的事迹,说明边疆发展不平衡,需要我们大家都要自觉奉献。徐如刚则举了过度购物引发家庭矛盾的案例说明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六是对课堂学生的落坐秩序都有管理,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间或走动示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总体上这三场公开课教学活动有使听者眼前一亮的感觉。
(杨金月老师公开课)
(徐如刚老师公开课)
当然,三位教师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和不足。首先,各自对本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到底在何处,有的地方把握较好,但还存在没有把握得很好的现象,该突出的地方没能突出。比如对解放区的土改,对私有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述均较为简单浅显,分析不够透彻。其次,对某些问题的阐述,不够全面周详,未能显示理论深度。社会建设中“民生”与“治理”是何关系?未能涉及;“货币产生、发展的脉络”,讲述不够完整清晰。再次,联系实际有时不够到位,有些事例缺乏时代感、现实感、亲近感。讲解民生诸事中的教育时,如将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与学生缴费情况联系起来作点分析;谈到劳动的二重性时,如能设问学生的学习是否算劳动,其二重性怎样理解?这样,必能增强学生亲近感,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思考。还有,少数文字与图片不够搭配,文字不能说明图片,图片不能解释文字,相关性不明显,需要调整,两相吻合,以增强教学效果。最后,方法、技巧上一些细节亦需改善。有人表情要有变化、更丰富些,个别错别字要消灭,讨论发言要掌握次数或人数,过多不好,太少也不行。
(王昕伟老师公开课)
总之,这一周马院三位新进教师的公开课在备课、教学的各环节上、课堂讲授方式方法上,都做得比较整齐完备,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都有新的改进提升,明显表现出观摩和吸取了前面其他教师公开课教学交流的经验。以后的教学应向把握课程内容的精深上下功夫,向思想性学理性方向发展,以更高的质量表现出我院思政课程教师的应有水平。
(撰稿人:肖铁肩 审阅人:吴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