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11月20日,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024级148名预科生赴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长沙)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
展馆学习 见证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
体验馆采取嵌入雨花非遗馆现有场馆的建设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湖南故事有机融入非遗馆的多个文化场景中,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服饰、乐器、书法、建筑等特色,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湖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生走进展览馆大厅,就被浓缩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时光长廊”所吸引。中华人文始祖壁画和简牍,讲述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溪州铜柱,铭刻了湘西民族地区融入大一统国家秩序的历史进程。在湖南民族工作主题展厅,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新时代以来三湘大地的沧桑巨变;一件件实物述说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故事。学生们认真听取现场讲解介绍,驻足观看视频图片,打卡拍照留念。
党的十八以来,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乡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十八洞村造景以及沉浸式交互体验,学生们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历史,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
实践体验 感受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交流互鉴,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是教学活动的一大目标。为了让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校外实践课程精心设置了学生体验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体验活动采用“私人订制”形式,学生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任务卡”上规定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参加体验活动的学生,认真听取金石拓印、傩面制作和轧染技艺的历史介绍,探究古人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念等文化精神内涵。学生们将白纸加工为一方拓片,在拓印中体会古老技艺的匠心;通过傩面涂色,学生们感受先代民众的审美情趣和质朴信仰;通过轧染制作,学生们探寻植物染色原理,领略民族工艺之美。
合作探究 明确当代青年的传承使命
青年,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实践教学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展览和实践体验,深入了解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亲身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深刻感悟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伟大成就,明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深刻体悟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背后的精神密码,受到了一次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教育。
来自白族的杨可悦同学在自己的《学生手册》中写道:“这次活动让其他民族的同学对白族轧染产生了好奇与探知欲,我感受到各民族同学融洽友好的共同体氛围,也为本民族非遗技艺被大家喜爱感到自豪。”预科文史一班的黄子娟同学指出,这次实践教学体验活动帮她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既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要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预科生校外实践是中南大学新开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南大学历年来高度重视预科生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团队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引导全校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书写民族团结的中南篇章。
(一审:段琼玲 二审:何锡辉 三审:吴争春、童卡娜)